從曾經的荒蕪矸石山到如今的璀璨“光伏海”,雞西礦業公司的光伏發電項目宛如一顆綠色明珠,在礦區大地上閃耀著科技光芒,開啟了一場震撼人心的綠色能源變革之旅。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這一重要理念指引下,近年來,這個公司將生態環保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其中,隆昇發電公司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探索出一條矸石山治理與光伏發電協同發展的綠色轉型之路,在強化內部管控、降成增效的基礎上,書寫了礦山發展的綠色答卷。
搶抓機遇謀發展
為了積極響應六個龍江綠色能源建設號召,該公司緊盯政策,推進光伏發電項目,加快礦區綠色轉型,主動迎合“三低三嚴”能源發展新趨勢。2024年,充分利用礦區附近的閑置土地,采用“分布式”區域排列的方式,投資1.5億元,建設30.47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此項目采用“自發自用”模式,經逆變器轉化電壓后,通過升壓變壓器升至6千伏與地面變電站并網。
2024年10月30日,歷時3個多月建設施工,占地11萬平方米的光伏二期工程成功并網,這一創新舉措不僅充分盤活了閑置土地資源,更有效地滿足了煤礦自身部分用電需求,為礦井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該光伏發電項目不僅是礦區綠色轉型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通過充分利用閑置土地資源,礦區在提升自身能源供應能力的同時,也大幅降低了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進一步減少了碳排放量。在項目的規劃和實施過程中,他們嚴格遵循“三低三嚴”的能源發展新趨勢,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嚴肅態度的原則,確保項目的高效、安全、環保運行。
適時而變創效益
2025年,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新能源行業的競爭變得日益激烈。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隆昇發電公司積極應對挑戰,果斷推出了一項創新性的管理機制——“錯峰檢修”。該機制的推出,不僅彰顯了對市場動態的敏銳洞察力,也體現了其在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方面的卓越能力。
通過運用先進的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隆昇發電公司建立了一個精準高效的分析平臺。這個平臺能夠實時監控和預測光伏發電的效率和產量,從而幫助企業準確找到發電的低效時段。基于這些數據,隆昇發電公司將設備的檢修與維護工作系統地安排在夜間及陰雨天氣進行,有效避開了設備的高效運行時間。
光伏發電站站長徐永輝對此解釋道:“我們專門研發了一套輻照強度實時監測系統。這套系統能夠精確監測太陽輻射的強度,并自動調整檢修計劃,確保所有的檢修作業都避開日均輻照量超過500W/m2的高效發電時段。通過這一優化措施,便可使有效發電時長同比增加120小時,不僅大幅提升了設備的利用率,也為企業提升能源產出效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深謀遠慮拓新程
站在材料科辦公室的屋頂上,可以看到一排排整齊排列的通威72HD585W光伏組件,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這些組件被固定在特制的支架上,確保它們在各種天氣條件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每塊組件的表面都覆蓋著一層防反射膜,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光能的吸收效率。
該項目采用了多元化的安裝方案,共使用了212塊通威72HD585W光伏組件,使得總裝機容量達到了124千瓦。為了確保這些組件的高效運行,項目搭配了兩臺首航60千瓦逆變器以及專門的光伏并網柜,這些設備共同協作,將光伏系統無縫連接到原有的輸配電網絡中,從而實現了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節能模式。
該項目于2024年11月8日成功并網發電,預計將在接下來的25年內持續為企業的能源需求提供穩定支持。在短短的時間內,項目已經發電6萬度,節省了約4.5萬元的電費。從長遠角度來看,在整個25年的服役期內,預計將累計發電超過200萬度,這將節約150余萬元的電費開支,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牢堅實的基礎。